【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专业简介】
专业发展历程:湖南农业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于2005年申报成功,2006年开始招生,2012 年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7 年成功申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开设社会体育指导方向;2019 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入选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以本科专业为基础,体育专业硕士点为引领的办学体系。
专业办学定位: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国家与社会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趋势,系统掌握社会体育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具备体育活动策划组织、科学管理与专业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办学特色:
(1)利用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以及湖南省农村体育研究分会等多个省级研究平台培养体育产业营销、策划和管理创新型人才;
(2)通过组织校内外大型体育赛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健身俱乐部教学、扶贫点指导、体育职业能力培训、体育社团活动指导、创新创业等实践形式,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拥有国家级裁判、全国运动营养师高级培训师等一支优秀专业教师,健身指导特色专项综合实力名列前茅,培养的学生在各级健身健美比赛中成绩突出,专业技能过硬。
【师资力量】
本专业深耕发展十余年,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4人,博士5人,学术带头人1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农业院校“优秀体育教师”2人,中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体育工作者”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项目青年学者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农业大学神农学者青年英才2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员3人;外聘企业行业知名企业家、高校学者、教授15人。
【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
体育学、管理学、社会学。
核心课程:
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学、户外运动基础、体育管理学、体育保健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田径竞赛组织与管理、篮球竞赛组织与管理、赛事筹划与运作设计、自主创业项目设计、体育指导专业见习、体质健康监测及实践、运动保健与康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2.课外实践:社区体育指导实习、社会体育需求调查、田径裁判实践、篮球裁判 实践、羽毛球裁判实践、足球裁判实践、网球裁判实践、乒乓球裁判实践、健美操裁判 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
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运动心理学实验等。
学制与学位:
1.学制:基本修业年限 4 年,弹性修业年限 3-6 年。
2.学位:教育学学士
3.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最低修满 161.5 学分,且各模块修完相应最低学分,方可毕业。
【教学条件】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现有标准塑胶田径场、网球场、综合性体育馆等共7万多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地。建有运动人体科学等四个现代化实验室共270㎡,仪器价值174.21万元,可满足“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需要。
另外,为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与企事业单位建设了战略合作群。目前,已与湖南乐健盟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永胜篮球俱乐部、湖南省飞盘运动协会、湖南省跳绳运动协会、长沙湘野户外运动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实训实习基地。
【奖助学金】
在校学生可申请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含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助学金、关工委奖学金、湖南农业大学奖学金、金岸奖助学金及各类企业奖助学金等。另外,学校建立了稳定的贫困生资助体系,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
【就业、创业、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去向广阔,就业方向与培养目标相吻合。近三年,学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3%,累计就业率超过95%。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公司、俱乐部、社区、大中小学、国家公务员招考等。
创业机会:当今社会,亟需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从业人员,本专业毕业生创业主要方向为开办体育俱乐部、健身工作室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约21%的毕业生通过此途径创业,部分获得政府创业项目资助。
继续深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除保送硕士研究生外,还可以报考国内外本专业或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历年来,国内录取学校主要分布在北京体育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体育类院校(系)。国外学习深造的国家主要包括英国、美国、韩国等。